假期过的太快~
就像龙卷风~
新学期的大幕已经缓缓拉开,
城院学子回归校园的同时,
诺如病毒也悄然进入高发期,
它专挑密集的校园里“搞事情”,
让人又吐又拉~
别担心!
下面就跟着城小勤了解它
学习如何预防!
诺如病毒是什么?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通过粪口传播,常见方式包括接触污染物以及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等。
预防诺如病毒要知道它的特点
诺如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在0℃至60℃环境中均可存活,还具有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极易造成反复感染、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
超低感染剂量:10~100个病毒颗粒即可致病
只要10~100个病毒颗粒就足以让人感染,而流感病毒通常需要数千个病毒颗粒才能致病。
排毒时间长:
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周。
环境存活能力极强,普通消毒剂对它无效:
在门把手、餐具、桌面等环境表面上可存活7天以上。
在冷冻食品中可存活数月甚至更长,低温无法杀死它。
酒精(75%乙醇)对它无效!只有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或高温(≥85°C)才能灭活它。
病程短但症状凶猛:
典型症状:突发恶心、呕吐(儿童多见)、水样腹泻、腹痛、低热。潜伏期短:12—48小时内发作,常集体暴发。多数患者2~3天自愈,但威力可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密集的人群中,能迅速掀起一场“胃肠风暴”。季节性高发,学校是“主战场”高发季节: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秋冬春季)。聚集性疫情:托幼机构、学校等场所易暴发。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多样,连空气都能传播:
粪-口传播: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喝了被污染的水。
接触传播:门把手、电梯按钮、手机屏幕、桌面等都有可能带病毒,手接触后再摸口鼻,就会感染。
气溶胶传播:患者呕吐时,病毒会形成微小气溶胶飘散在空气中,被周围人吸入就可能感染。
厕所冲水时形成气溶胶,如果马桶盖没有盖上,病毒可能在空气中传播,并落到其他物体表面。
什么是诺如病毒气溶胶?
诺如病毒气溶胶是指病毒附着在固体或液体微粒上形成悬浮于空气中的气态分散系统。这些气溶胶主要在感染者剧烈呕吐或水冲马桶粪便时产生。
预防诺如病毒
面对这个超强传染病毒,要做到:
勤洗手——酒精无效,肥皂+流水才是关键!
环境消毒——必须用含氯消毒剂!
食品安全——海鲜必须煮熟!
症状消失后仍需注意防护!
加强通风换气:在密闭或半密闭环境,尤其是公共卫生间(厕所),应定时通风。
此外,接触到吐泻物或疑似污染物后,立即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至少20秒,并用流水冲洗。
正确处理吐泻物和污染物
地面或物体表面的吐泻物:
用5000~10000 mg/L含氯消毒液(如1:10稀释的84消毒液)浸透的吸水材料覆盖吐泻物,包裹后密封处理,并对周围3~8米范围内喷洒足量的1000mg/L含氯消毒液(如1:50稀释的84消毒液),作用30分钟。
马桶或容器内的吐泻物:
倒入10000mg/L~20000mg/L含氯消毒液(如1:5稀释的84消毒液),作用1小时后冲走。
衣物、被褥等织物:
消毒处理并移除污染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如1:100稀释的84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
感染后怎么做
别慌!它是“自限性疾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无需特殊药物,注意补液防脱水即可。
居家护理关键点:
补水: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米汤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含糖饮料。
饮食:暂停高糖、高脂肪食物,可吃粥、面条等清淡易消化食物。
隔离:症状消失后继续居家3天,避免传染他人。
警惕重症信号:
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排尿减少、哭时无泪,需立即就医!
城小勤提醒各位城院学子若感到肠胃不适
要及时到医务室或医院就医喔
部分资料来源:广东疾控、东莞疾控、人民网科普
排版:黎宋超
初审:黎宋超
复审:曹建军
终审:段妍君